挥不去的中国红-故宫印象故宫,又称紫禁城,建成于明代永乐年阊,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中枢,是作为封建帝王发号施令和朝夕生活的居所,至今已有580余年历史。印象中的故宫只是在媒体和画册中攫取的模糊记忆只是一座金碧辉煌。庄严雄伟的帝王宫殿。直到去年年底的一个冬日,由于出差的缘故才对这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紫禁城的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也记录了她历史的沧桑。站在紫禁城的高墙下,我陷入了沉思,如何更好地表现我眼中的故宫呢拍摄故宫的人很多,我没有摄影大师们大气而犀利的摄影视角,也没有学者们对紫禁城丰厚的历史积淀,我所拥有的只是一个青年人对探索摄影艺术的执著和满腔热情。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于是我决定从局部入手,捕捉紫禁城夕阳下最辉煌的瞬间从局部表现紫禁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我在尼康90相机上换上尼克尔24--56和80-镜头,装上了柯达100反转片,将相机的测光系统调至点测光功能,镜头调至最佳光圈加上高坚的环形偏光镜,开始了我短暂的故宫之旅。北京的天难得如此通透,在镜头里,我仿佛看到了紫禁城的往事、辉煌和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冬日的夕阳斜斜地照着,故宫的角楼在地上划出一条长长的影子,油漆班驳的宫门和年代久远的屋角闪着耀眼的光芒,广场上的雄狮和水兽见证着曾经的辉煌,古井雕栏倾诉着无法言说的深宫幽怨圣庙前残破的地砖也仿佛在述说着紫禁城历史的沧桑。偏光镜过滤了反光,大面积的中国红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宫是一件承载着太多历史沧桑和世事变迁的艺术品。随着快门声的晌起,我不断变换着角度,记录下紫禁城一个个辉煌或沧桑的瞬间。游人渐渐地少了,没有了喧嚣。几个小时的拍摄结束了,我想对于紫禁城的认识我是极其肤浅的而这种肤浅要在以后的摄影生涯中随着生活阅历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得到提高那时我眼中的紫禁城又是怎样的一种景像呢夕阳西下,而我心中挥之不去的却依然是那抹神秘而悠远的中国红